起运港:
目的港:

北京近海且海运又快又便宜,为何明清还要花天价修大运河运漕

 新闻     |      2020-04-26 16:57
道光己亥年(1839年)五月二旬日的夜晚,辞官南回的诗人龚自珍,途经淮安大运河畔,看到夜幕下一艘艘北上而往的运粮漕船。那硕大的船身在拥挤的河道上逆水而行,岸上一队队汗流浃背的纤夫,赤裸着上身,空运报价 海运价格,高喊着号子,声音响彻夜空。 这艰难而又雄壮的劳动场景,感动了诗人中欧体育(在线)登录的内心,他想起在京中为官的日子,官俸禄米中的一颗一粒,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泪如雨下的诗人,挥毫写下了一首诗: “只筹一缆十夫多,细算千艘渡此河。我亦曾糜太仓粟,夜闻邪许泪滂沱。” 上图_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庵 自隋唐以后,随着江南的开发,雨水充沛的东南地区逐渐成为我国主要的产粮区域,而我国的政治中心处于北方,在京师有着皇亲国戚、王公贵族,文武百官还有上百万计的市井小民等着吃饭,故而朝廷十分迫切地需要把南方的粮食运输到北方,这就是所谓的“漕运”。 为了漕运,历代统治者修建了贯串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的开挖和维护都是相当繁重的工程,运河需要贯通长江、淮河、黄河,各河流水文条件不同。为使运河贯通,需修筑复杂的水利设施。特别是黄河,黄河是一条地上悬河,要让运河通过,必须要将运河河道垫高。黄河泥沙众多,时常淤积运河,还时常耗费人工物力常疏通。黄河一旦决口,一溃千里,运河也被迫阻中断,之后又必须投进巨大人财资源开挖。 明代为保漕运,引淮刷黄,束水攻沙,不中断人为抬高淮河水位,通过运河冲击黄河,结果最后导致淮河水位太高,漫过河堤,把著名的泗州城连带朱元璋祖坟一起给淹了。 上图_ 明清时期天津兴旺的运河漕运 运河修建维护不易,运输过程也十分耗时费力。如文章开头所描述的那样,运河不少河段水浅,大漕船逆流而上,需要养着数万的民夫漕工拉纤,人力漕船行船缓慢,江南漕米运到京师,发霉变质有之。 既然河运漕粮不是件轻松事儿,那为什么不采用海运呢? 唐宋时候,都城在内陆,无法海运,这自不必说。但是明清的北京城离海并不远。我们大可以在杭州、太仓等南方港口把稻米装上海船航向天津。在天津下船的粮食,百里就到达京师。宋代我国的海船就频繁与南洋中东往来,明初郑和七下西洋,更是船帆远行万里。技术上海路运粮自然不成题目,为什么一门心思非搞大运河不可?为搞清原委,我们先从元代一统中原说起。 上图_ 元代行省 图 元代:海河并行,海运为主元世祖忽必烈同一了中国。元初的北方,历经多年战乱,一片残破萧条,急需南方向北方输血。“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食与江南”故,元廷在同一之后就着手预备漕运。 元代开始鉴戒前代的经验,采用的方法也是开凿大运河。忽必烈任用著名的水利学家郭守敬主持修筑运河,疏通原先废弃淤积的运河古道,开挖新河道。于至元三十年(1293年)修成了南迄杭州,北达大都,全长三千余里的大运河。 大运河的开辟,促进了南北的交通,给北方提供了大量的粮食品资,但在运河还在修筑的过程中,漕粮运输中间不得不要经过陆路中转,耗费巨大,效率极低,“初,朝廷粮运仰江南。。。。。。劳废不成。”“民不胜其悴”。 于是,元朝就在至元十九年(1282年)开始试行海运,“运粮四万六千余石,由海道进京。”经过几次实验,终于于至元二十八年,合并海运四府为都漕运府,形成稳固的海运漕粮制度。 上图_ 元朝大运河与漕运 元代海运漕粮,开始时航路是从刘家港(今江苏太仓),顺长江而下,之后沿海岸线北上,开进今天津大沽口。但由于主要经过浅海,水浅滩多,行船缓慢,半年才能完成航程。于是1293年开辟了新海线,出了长江口后,继续东行,直进外海“黑水大洋”到威海成山岛后,中欧体育在线登录:中欧体育(在线)登录,再向西航向大沽口。“自浙西至京师,不过旬日而已”,只要十余天,比历经数月的河运要快捷得多。 海运漕粮不仅快捷,而且运粮巨大,安全性较高,在成熟阶段,一年运输的粮食有330万石,总共运输47次,运输82917406石,中间损耗只有158258石,损失率只有0.19%。 于是,跨境铁路 国际物流,快捷方便的海运就和河运一道成为了元代漕运的主要方式,而且是以海运为主,河运为辅。后来中原江淮爆发了红巾军起义,运河彻底阻中断,运输全部靠海,元朝廷赶紧不惜代价招抚张士诚,方国珍,保障海路安全。张、方代理海路运输,从中捞取了不少好处,后来张士诚、方国珍被朱元璋收拾掉。元朝也差未几寿终正寝了。 上图_ 朱元璋(1328年—1398年) 明代,废除海运,专搞运河明朝初年漕运方式延续了元代河海并行的模式。但由于都城在南京,所以北运漕粮主要是供给北方戍边的军队使用的,而且朱元璋就搞军屯制度,让军队自己种地生产粮食,所以海运漕粮的规模大大减少,一年只有40-80万石左右,只有元代的规模的一小部分。 到了永乐年间,天子计划迁都北京,对于漕运的需求量急剧上升,朱元璋留下的那几条海船根本不够用。永乐九年(1411年),山东济宁州同知潘叔正上书,疏通拥塞的运河故道会通河:“浚而通之,非唯山东之民免转输之劳,实国家无穷之利。”对于开惠通河的建议,整个山东的官员,都积极地推动,由于这样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拉高GDP好几个点。 在一片高涨的呼声下,永乐天子批准了工程立项,1412年会通河通航。朝廷发现运河通畅可以绰绰有余地解决北京粮食供给题目,于是就在1415年公布停止海运漕粮,全部采用河运。 上图_ 朱棣(1360-1424),即明成祖,永乐天子 自此以后到晚清400多年的时间里,河运彻底替换了海运,但在河运进行过程中,各种弊端逐渐显现出来:本钱高,运输慢,受洪涝多难难影响。故而中断地有人提出来恢复海运。如明孝宗时的丘濬,就以为河运不仅耗费人丁物力,而且是系全国咽喉命根子于区区一条运河,元代的经验已经成功证实了海运又便宜又安全又可靠。但是他的建议被众多言官以海运危险,风险不可控制的理由反对而不能通过。 到了明穆宗隆庆年间,由于运河年年都修,屡修屡坏,又有王宗沐等人提议搞海运,于是在内阁首辅的支持下,顶住满朝“海运天波难防”的压力,于隆庆六年(1572年)开始了一次海运试运行,可惜运气不佳,试运的海运船队,在山东福岛等处遭到飓风,损失船只十艘,损失粮食五千石。攻击者又占了上风,说:“河道可靠经常”而海道是“畏途”。 正好这时,高拱被张居正排挤下台,海运没有了后台支持。而张居正任用著名水利专家潘季驯治河,河运的环境好了很多,海运很快就下马,河运的地位又得到了巩固。 上图_ 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 清代:延续明法,道光开海清朝延续了明朝的河运一支独大的漕运方法,但河运的中的种种题目,也一直困扰着清政府,康熙天子上朝时候,在大殿里就立着三块大牌匾,写着三件最要紧的事“削藩”、“治河”,还有就是“治漕” 由于河运积弊甚多,清代康熙到嘉庆的两百年间,也有不少人提出搞海运,天子也时常下诏讨论海运。但受反对者甚多,主要理由如嘉庆时两江总督靳保在奏疏《海运不可行十二事》中所说的,海运要造大船,耗费大量国家钱财,海路极其艰险,路上轻易遭遇不测,海运需要派海军护航,兴师动众;海运以后,几十万内河漕兵的生计无法保证。在一众舆论的反对下,天子也只好作罢海运。 上图_ 道光天子,根据关乔昌先生的一幅水彩肖像画绘制,取自拉葛兰先生的收躲 到了道光五年(1825年),运河又堵了,被治河搞得心力交瘁的道光天子终于下定决心要搞海运了,这时朝中反对声音也不少。但这次,优柔寡中断的道光天子居然乾纲独中断了一回,令江苏巡抚陶澍租用商船试用海运。 终于在道光六年,完成了163万石漕粮的运输。海运速度快,本钱低,朝廷尝到了海运的甜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海运漕粮成为常例。进进近代后,海上有了蒸汽大轮船,内陆又通了铁路,南北物流变得便捷,不需要如原来那样搞大规模漕运了。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停办漕运,中国千年的漕运史就此结束。 上图_ 古代的漕运景象 海运比较河运,真是又快又便宜,但为什么在明清始终难产呢?我们从明清群臣对海运的一片反对声中看出端倪: 首先,是大陆农耕文明对于海洋的敬畏。 我国事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儒家思想又不中断地夸大以农为本,人民要好好种地,老实天职。封建统治者又把农民深深地给束缚在土地上,排斥贸易。 大家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式:海洋是布满危险的,是不安全的,以海洋为生的渔民海商,多半是贼,是海盗,会影响封建统治秩序,瓦解农业社会。所以尽管元代海运成功说明了海运安全可靠,但是明清的士大夫依然以为海运危险异常。 上图_ 明朝《倭寇图》中的明军和倭寇 形象 另外,明清两朝也确实存在着来自海上的不稳定因素。 明朝海上倭寇肆虐,明末开始又有西方殖民者虎视眈眈,清初郑氏团体盘踞台湾,海上又有反清复明的势力。这些政治因素,使得朝廷不敢把漕运这一国家命根子交给茫茫大海。 河运的相关利益团体也阻碍着海运的进行。 朝中有大量的河道官,疏通运河对他们来说既是升官的政绩,又是从中贪污腐败捞银子的机会。运河漕运养活了数以万计的漕兵,也带动了运河两岸经济的发展,靠河吃饭的人不计其数。假如河运萧条,不知会砸了多少人的饭碗,给社会带来多大的不稳定因素。 所以海运的不兴,实在和海禁一样,体现的是封建统治者,面对新机遇和挑战时,求稳求安的退缩思想的体系。这种守旧的思想不仅影响着漕运,而且影响了整个中国的社会进程。 文:大型狮子 参考资料: 【1】《元史》、《明史纪事本末》 【2】《论明代漕粮海运、河运之争》.王丹妮.辽宁师范大学 2018 【3】《道光初年漕粮海运研究》.倪玉平.(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 2000 【4】《从海洋走向运河:明代漕运方式的嬗变》.李德楠.(聊城大学学报) 2012.1 【5】《元明时期的海运与海禁》.朱子彦.(济南大学学报 (社科版)) 2018.1 【6】《“河运”还是“海运”——明代漕运方式的嬗变及思考》.付海月.(黑龙江史志) 2016.4.15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回原作者所有
中欧体育在线登录:国际物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中欧体育(在线)登录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跨境铁路
多式联运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详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广州 南非 26 22 16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详情
宁波 欧洲 37 27 23 详情
香港 南亚 30 27 25 详情

给我们留言